膏肓痛總是好不了?你可能忽略了這條「深層頸部肌肉」
Jul 01 Tue 2025膏肓痛是什麼?為什麼會一直好不了?
膏肓痛是多數人經常抱怨卻久治不癒的問題之一,痛點位於肩胛骨內側、接近第四至第六胸椎一帶。常見症狀包括:
- 肩胛內側悶痛、隱隱刺痛
- 痛點深層難以按壓
- 合併肩頸僵硬、上背疲勞感
- 有時伴隨呼吸困難或手臂痠麻
傳統推拿多從肩胛周圍肌群(如提肩胛肌、菱形肌)著手處理,但如果你反覆處理頰骨卻效果不佳,那可能就不是「筋膜問題」而已,而是遠端的「斜角肌」在搞鬼。
斜角肌與膏肓痛的關係:被忽略的主因
斜角肌(Scalene Muscles)是位於頸部兩側、連接頸椎與第一、二肋骨的深層肌肉。分為:
- 前斜角肌(Anterior Scalene)
- 中斜角肌(Middle Scalene)
- 後斜角肌(Posterior Scalene)
這些肌肉不只參與呼吸,更與頸椎穩定、神經通道、姿勢控制密切相關。它們一旦緊繃,可能:
- 壓迫臂神經叢(導致手臂麻痛)
- 引發轉移性疼痛至肩胛內側(膏肓位置)
- 導致呼吸不順、頭暈、上肢無力
✅ 也就是說:即使你只感覺背痛,源頭可能是頸前肌肉出問題了!
🧠 臨床實例:為什麼放鬆頰骨沒效?
根據許多文獻
- 客人抱怨膏肓痛超過半年
- 試過多種療法(筋膜刀、刮痧、針灸)
- 每次好一點,但兩天又復發
- 姿勢常見低頭+聳肩習慣
🔎
經由評估發現:斜角肌緊繃、壓迫神經,才是造成肩胛內側持續發痛的根本原因。
當放鬆斜角肌——不管是透過徒手釋放、筋膜放鬆、深層放鬆技術——客人往往在第一次處理後就明顯感覺「整個上背輕了」、「痛點消失了」。
推薦處理方法(含居家照護)
專業調理建議
- 深層斜角肌釋放(徒手治療)
- 胸廓開展訓練(避免胸悶、呼吸不全)
- 評估神經壓迫測試(如 Adson’s Test)
- 同步調理胸鎖乳突肌、斜方肌上部
居家保健
- 改善低頭+聳肩習慣
- 睡姿避免高枕、側睡過久
- 深呼吸訓練(例如腹式呼吸)
- 可使用熱敷放鬆斜角肌與頸部前側
常見問題 FAQ
Q1:斜角肌怎麼判斷自己有問題?
可以透過轉頭測試與輕按鎖骨上方來檢查是否有痠麻、緊繃、牽扯感,甚至咳嗽、吸氣時胸口會痛。
Q2:為什麼會緊繃?
長期使用電腦、手機低頭,或是壓力大導致「淺呼吸」,都容易讓斜角肌變得過度緊張。
Q3:整復推拿可以處理斜角肌嗎?
可以,但需尋求專業處理者,因為斜角肌靠近重要神經與血管,處理需精準、避免誤傷。
結語:找對源頭,才有真正的改善
膏肓痛不是只有「背後出問題」,而是整體結構與肌肉鏈條的失衡。當你再遇到「治不好的肩胛痛」,請記得檢查斜角肌!
從頸部深層肌群下手,也許你就能真正斷根疼痛、找回呼吸自由與肩背舒適。
📚 參考文獻(References)
- Simons DG, Travell JG, Simons LS.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: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. Vol 1 & 2.
- Netter FH. Atlas of Human Anatomy.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.
- Brukner P, Khan K.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. 4th Edition.
- Rattray F, Ludwig L. Clinical Massage Therapy: Understanding, Assessing and Treating Over 70 Conditions.
- Della-Giustina D, Kilcline B. The shoulder examination: Current concepts and tests. Am J Emerg Med. 2007.